张桂生,生卒年代不详。宣统年间开办“玉堂记”陶器厂,规模较大,有技师2名,工人42名。所见“玉堂记”烟斗较多。
潘金怀,生于清代,约卒于民国初年。光绪二十年间,潘金怀在制作白陶烟斗中发现烧成的烟斗上有一小块红色,别具特色,遂研制成紫陶产品,是建水紫陶的创始人。 「建水县志」记载:光绪年间,陶工潘金怀将陶土泡水,搅浆过滤成绛红色泥陶,制坏烧成紫色或红色烟斗,不上釉,用石料磨光,从而开创建水特有的紫陶生产新工……
丁吉三(生卒不详) 民国时期建水制陶名家,他首创“淡艳”装饰手法。在白泥坯上,采用相近色彩的泥料由浅到深逐渐过度,填充泥料作画有中国传统水墨画中墨分五色的艺术效果,一时为人们所珍爱。相传。丁吉三制成一件绝品烟斗后备加惜爱,怎么也不肯卖出,当时国民党驻防建水的一位军官乘其不备,放下五十块大洋将烟斗拿走,丁知道后追到军官驻地奉还大洋索回烟斗,由此……
叶子香,民国时期制烟斗最著名的陶工是叶子香,有其所做之六边形烟斗,八面均有书面装饰,连底部也是如此。解放前出版的《辞海》中,叶子香名列其中。当期马吉生的菊花,也都名……
马吉生,生卒不详,近代建水书画家。书精古隶,间作其它花卉亦佳。笔墨生动醇厚有天然之致。在书画界享有极高声誉。
王克敏(1876——1942)字勉旃,号慎庵居士,建水县城区人。曾任富滇银行个旧分行经理。创办友石斋书画馆,书画兼擅,在当时颇有名声。其书法圆厚秀建,印篆苍古,山水、人物、花鸟无所不能,常与人在陶上合作书画。风格多样,笔墨境趣自出新意!
王式稷,生卒不详。民国时期建水著名书法家,真草隶篆行,诸体皆精,尤擅金文和隶书,可谓胸有成竹,得心应手。金文雄健宏伟,古拙劲削,天趣盎然;隶书灵变飞动,体势开张,用笔结构富于变化,意趣神态各不雷同。工唐隶、行、楷,精山水花鸟,笔墨取法古人,又能自辟蹊径,书画作品云润秀古,拙磊可观。建水紫陶书法多出其手,时人宝之。
王受之,民国时期建水著名书画家,书法清劲秀朗,擅于画山水人物。作品风格细密精研,尤其擅于在烟斗面题诗作画,所作烟斗仕女人物画,为藏家珍爱。
王永清(1875—1945)字定一,号老农,云南建水人,清代光绪贡生。书法出入王虚舟,又学虞永兴,草书学《十七帖》,小篆学李阳冰,隶书似桂米谷, 画仿白阳山人等。生平殚精竭虑,沉潜于携石制陶,每作一印章,必聚精会神,期于美善,而讨论刀法,无微不至。以泥入窑烧成,磨之不坏,别开生面,陶章是其首创。 王永清喜好作断简残篇,得翻卷残破之势,慕纂、隶、真、草、行于陶上无不逼肖,开辟了建水紫陶残贴装饰之……
向逢春(1895——1964),建水县人,制陶世家,父亲是光绪年间的武举,后弃官回家制陶。13岁时随父亲制作粗陶器皿,19岁开始向艺匠潘金环、张桂生学制工艺紫陶。向逢春勤苦好学,勇于探索,对建水传统紫陶工艺、造型、图案进行改革创新,并邀请建水知名文人肖茂元、李月桥、王勉旃等,在其始创无釉磨光的器皿造型上绘画书写梅、兰、竹、菊和秦篆汉简,经过焙烧,制成古朴典雅的精美工艺品。他将文人书画结合进……
向荣祖(生卒不详)著名制陶大师向逢春的叔父,建水紫陶的创始人之一。
向荣春(1900-1965)民国时期建水制陶名家向逢春之弟,与其兄齐名。工残贴、书画装饰,运笔流畅生动、典雅素净。
向晓春,建陶巨匠向逢春之胞弟,自幼喜好陶艺,擅摹古,书画习逢春笔法,时人谓之“七巧玲珑、八方神韵”。传世作品不多见。
向福功(1919—1987年),向逢春之子,自幼随父习陶,得其父真传继承了向氏传统并有创新,其作品名与父齐。
陈子湘,建水碗窑村人,清末民国时期建水制陶师,原先以制粗陶为业,后受向氏紫陶的影响,改制紫陶,其传世作品以烟斗多见。
沈河清(1887-1936年),号恒斋,建水西庄高营人,清末的书画名家。曾任富滇银行个旧分行经理、个碧石铁路银行总经理等职。擅长金石书画、山水墨竹、花鸟画,书学板桥体,常以郑名题画,作品几可论真,写墨竹劲拔飞动,自有灵气。又好镌篆刻印章,书画饰陶,人称“滇中冠冕”,其成就列入民国《续云南通志长编•人物》。
李月桥,清末建水著名书画家,书画清逸,擅画山水花鸟,以花鸟见长,一禽一草,无不神形兼备。
王宾斌,字光庭,号问樵,清廪膳生,民国十三年(1925年)任云南省议员。书学黄梦楼,善画山水、人物、花鸟。王宪斌的诗文、书画无不精妙,爱竹成痴,因其对炎凉的世态人情体会颇深,借竹遗性抒情。
萧恩荣(1887-1947年),字茂园,建水城人,书法家,博学多才,书画造诣较深,擅画山水、竹石、花卉,书法落笔纵横奇古,气态万千。所绘山水、花鸟、人物、竹纹紫陶作品为藏家看好。
COPYRIGHT © 2018
滇南陶韵
ALL RIGHTS RESERVED
滇ICP备18002321号-1
技术支持:万商云集
滇公网安备 53010302000820号